北宋、金、元鈞窰瓷器的特徵

鈞窰為北宋的五大名窰:汝、官、哥、鈞、定之一。窰址在現(xiàn)在的河南省禹縣。鈞窰燒造瓷器的時間為:創(chuàng)燒於唐代,鼎盛於北宋,發(fā)展於金、元,前後歷經(jīng)三朝,長達700多年的時間。

鈞窰是一種乳濁釉瓷,屬北方的青釉瓷器,它與其他青瓷最大的不同是:原始青瓷是以鐵為著色劑,在氧化氣氛中燒成青釉,綠釉瓷。而鈞窰是以銅為著色劑,在還原氣氛中燒成天藍,窰變紅、紫釉瓷。因此,鈞窰燒出了兩大類鈞瓷:一種是以紅色為主色調(diào)的如:玫瑰紅、海棠紅、丁香紫、葡萄紫、茄皮紫等色。另一種是以藍色為主色調(diào)的如:天藍、天青、月白和藍地紅斑等色。

銅紅釉瓷的燒成,為我國的製瓷工藝開闢了一個新境界,為後來元代的釉裡紅;明代的霽紅,寶石紅;清代的朗窰紅,豇豆紅的燒造成功,起到了開山鼻祖的作用。

北宋鈞窰,器形多為仿古銅器形如:尊、盆、托、洗、高足盤、玄紋瓶、鳳首龍柄壺等。

鈞窰瓷器隨北宋的滅亡,宋室南遷,燒造技術(shù)也隨之消亡。南宋已無鈞窰瓷場,金、元兩朝始終沒能夠燒造出達到北宋御窰場鈞窰水平的瓷器。  北宋鈞瓷歷代有仿,但歷仿不及。金代仿鈞,胎體釉色雖像,但釉面開片,紅釉斑塊漂浮,吹灑所至;元代仿鈞,釉面棕眼粗大明顯,紅釉斑塊漂浮,塗刷而至。缸瓦泥胎,粗重厚笨,施釉不到底,釉流如蠟淚。圈足露胎,內(nèi)外無釉。明代宣德仿鈞,已不在河南地界。釉色雖像,但景德鎮(zhèn)白瓷胎細(xì)潤光滑,胎體規(guī)整、輕薄。釉面桔皮紋棕眼,釉內(nèi)氣泡大,中、小聚集,仿氣過重。清雍正唐英仿鈞,釉、形都像,但景德鎮(zhèn)御窰場的高白度瓷胎和釉中密集堆積的細(xì)潤氣泡,以及釉面薄亮光滑的外表,個個如同「出水芙蓉」,總給人一種宋釉清骨器的感覺。近、現(xiàn)代仿鈞,胎、釉、形更是相差甚遠(yuǎn),一眼可辨。故此,北宋鈞窰器自南宋起已是宮中珍寶,被南宋宮中刻有「豐華」等字樣,以做標(biāo)記。

現(xiàn)就七件有代表性的北宋、金、元鈞窰瓷器,來論述其各朝代鈞瓷的共同特徵和不同特徵。

首先,論北宋、金、元三朝鈞窰瓷器的共同特徵。

既然金、元兩朝的鈞窰瓷器都是仿北宋鈞窰瓷器的,那麼,它就應(yīng)該有仿像的地方,就應(yīng)有其能夠被稱作「鈞瓷」的特徵。也還應(yīng)是北宋、金、元三朝鈞瓷共有的特徵。其共同特徵有三:

一、乳濁釉(又稱乳光釉):乳濁釉是一種不透明釉,是釉層中含有大量的微細(xì)氣泡時既會形成一種呈熒光一樣的乳濁現(xiàn)象。北宋、金、元三朝鈞窰瓷釉都是這種乳濁釉。

二、棕眼:棕眼是由於鈞釉釉汁濃厚,入窰高溫熔融下,釉內(nèi)氣泡破釉而出,在釉面形成如同棕毛扎出的針孔叫「棕眼」。是一種釉面缺陷。在北宋、金、元鈞窰器中件件皆有無一例外。元代鈞瓷「棕眼」更顯得粗大而明顯。

三、釉內(nèi)氣泡:北宋、金、元鈞釉器釉內(nèi)氣泡都很稀疏、清亮、圓潤,有的近似汝窰器釉:「寥若晨星」。

其次,論北宋、金、元三朝鈞窰瓷器的不同特徵:

北宋、金、元三朝所產(chǎn)鈞窰瓷器,因其朝代的更迭,釉料配方的改變,胎土的精粗差異,生產(chǎn)技術(shù)水平的高低,窰口的不同,產(chǎn)量的增多等等,使其有明顯的不同特徵。這些不同特徵便是分辨北宋、金、元所產(chǎn)鈞瓷器的依據(jù)。當(dāng)然,北宋、金、元鈞瓷的差別,不像朝代更迭那樣界線分明,一刀切,它有一個燒製的漸續(xù)過程。但總的來說,它既然是一個時代的載體,就必然有能夠反映這一時代鈞瓷的特徵。

一、北宋鈞窰瓷器的特徵:

北宋(公元960─1127年)歷時167年。鈞窰瓷器主要分布在河南禹縣為中心的十幾家窰口。除八卦洞窰為宮廷御窰瓷場外,其餘皆為民窰瓷場。燒製出兩種鈞瓷。一種是天藍、天青、月白、藍色紅斑為主色調(diào)鈞瓷。一種是紫、紅為主色調(diào)鈞瓷。無論何種顏色,鈞瓷都有以下北宋鈞瓷的獨特特徵。

1.河南土:北宋因其國都在河南汴京(開封),近水樓臺先得月,北宋五大名窰中就有三大名窰在河南(汝、官、鈞窰)。這三大名窰都是就近取土,所燒瓷胎用土皆為「河南土」。鈞窰主要取土範(fàn)圍在鈞州地界,因此又叫「鈞州土」。北宋傳世鈞瓷,無論官、民窰瓷,皆為「河南土」或「鈞州土」無一例外。其燒出的鈞瓷胎質(zhì)好的胎體細(xì)密,堅硬如鋼,叩之鐵聲,體不變形,胎色淺灰,如汝窰之香灰胎。胎質(zhì)差的,胎體粗鬆,顏色土黃。

2.窰變釉:北宋鈞瓷無論紅、紫或藍地紅斑皆為窰變所至。窰變是瓷器在燒製過程中因其多種成色元素經(jīng)氧化或還原作用,出窰後,釉面色彩斑斕,呈現(xiàn)出意想不到的效果。因是非人力可為之,稱之謂「窰變」。有「入窰一色,出窰萬彩」,「窰變無雙」之說。窰變釉早在唐代就有出現(xiàn)。北宋鈞窰工匠掌握了窰變規(guī)律,製出窰變配方,才燒出鈞釉乳濁釉中紅、藍兩色交融,千變?nèi)f化之宋鈞瓷器。各種玫瑰紅、海棠紅、葡萄紫、茄皮紫……藍地紅斑、藍地紫斑等等,萬紫千紅。成為近千年鈞瓷史上的一代絕品。

3.蚯蚓走泥紋:蚯蚓走泥紋,既是在釉中呈現(xiàn)出一條條蟠曲蜿蜒,長短相間的釉痕,如同蚯蚓在泥中遊走。這是由於鈞瓷瓷胎在上釉前先經(jīng)素?zé)ンw,上釉後釉層因乾燥或再燒初期產(chǎn)生裂縫,在燒製的高溫階段又被黏度較低的釉流入空隙而形成。有否「蚯蚓走泥紋」是鑒定北宋鈞窰姿器的重要依據(jù)。

4.「龜裙」釉:北宋鈞窰器底上都塗有一層芝麻醬色的護胎釉,又叫老油紙色(作雨傘用紙)金醬釉。該金醬釉上聚集著一塊塊不均勻的「蟹殼青」色青綠釉塊。被稱作「龜裙」釉。這可能是金醬色護胎釉,與鈞瓷乳濁釉在露胎的足邊,因局部溫度過高,窰變而形成的。這一特徵,是北宋御用鈞窰器的又一特徵。歷代仿品都沒有能夠再現(xiàn)。

以下三件北宋鈞瓷器都具有以上特徵:

1.北宋鈞窰天藍釉紅斑高足盤

該盤:直徑:22.5cm,高:4.5cm,足徑:6.6cm

胎:胎骨堅硬,為淺灰色「河南土」香灰胎。

釉:通體施天藍色乳濁釉。盤面靠邊沿處有兩塊窰變紅斑,每塊面積約4×3cm。釉中有斷斷續(xù)續(xù)的「蚯蚓走泥紋」。盤背面釉很厚,有垂釉感,釉面起伏不平,但很光滑,近邊處一圈顯黑褐色,釉面有幾處小黑點。釉面棕眼,釉內(nèi)氣泡稀疏、清朗、圓潤。

足:高圈足,挖足過肩,喇叭口形外撇,圈足內(nèi)外施鈞釉,足牆施金醬色護胎釉,在圈足內(nèi)外靠足牆邊各有一圈「龜裙」釉。足牆頭內(nèi)外開弓斜削,見棱見角。

該盤在天藍色盤面上有兩塊窰變紅斑,紅斑由內(nèi)向外發(fā)出,向四周暈散開來,如蔚藍色天空上的兩朵晚霞,飄然而至;又如碧藍的湖面上,滴落兩滴紅彩,從水下慢慢地向四周暈散開來,真像是一副藍色水點桃花圖。

2.北宋鈞窰葡萄紫弦紋瓶:

該瓶尺寸:高:26cm,腹頸:16cm,口徑:7cm,足徑:10cm。

造型:盤口,弦紋直徑,扁圓腹,圈足。

紋飾:弦紋裝飾,頸處弦紋三道,肩處弦紋一道,腹處弦紋兩道。

胎:胎骨堅硬如鋼,扣之鐵聲,胎色淺灰,為「河南土」香灰土胎。

釉:窰變葡萄紫色乳濁釉。釉內(nèi)「蚯蚓走泥紋」,釉面棕眼,有兩處縮釉點,釉內(nèi)氣泡稀疏、清朗、圓潤。

足:圈足,足底無釉,施金醬色護胎釉,圈足外有半圈「龜裙」釉。圈足內(nèi),底面有旋削下凹的淺圓窩。足牆頭左右開弓斜削,見棱見角。

弦紋瓶為北宋宮廷御用器形。傳世器中,定窰、官窰、哥窰、龍泉窰均有燒造。在鈞窰器中有此器形,還是第一次發(fā)現(xiàn),實為難得,可謂稀世珍寶。再加上是葡萄紫色,更為難得可貴,可謂是精品極珍,寶中之寶了。

鈞瓷中最為難得的是紫色。紫色在中國幾千年傳統(tǒng)文化中歷來被推崇為富貴之上上色。

3.北宋鈞窰玫瑰紅鳳首龍柄壺:

該壺尺寸:高:26.6cm,腹徑:12cm,足徑:7.5cm。

造形:鳳首龍柄形。紋飾:弦紋突塑裝飾。

胎:胎質(zhì)細(xì)密,堅硬如鋼,扣之鐵聲,胎色淺灰,為「河南土」香灰胎。

釉:窰變玫瑰紅色乳濁釉。釉內(nèi)有蟠曲蜿蜒的「蚯蚓走泥紋」。釉面藍色棕眼,釉內(nèi)氣泡稀疏、清朗、圓潤。

足:圈足,足底無釉,底面中心有旋削留下的細(xì)小凸起乳釘。足牆頭左右開弓斜削,見棱見角。底足施金醬色護胎釉,有「龜裙」釉斑。

鳳首龍柄壺,又稱龍鳳壺,是流行於唐代的一種壺形,源於波斯薩珊王朝金銀器的造形。該壺以鳳作壺身,龍作壺柄,把西方波斯文化與中國的傳統(tǒng)文化相結(jié)合。

該壺形在唐青瓷、白瓷、三彩中均有出現(xiàn)。唐以後鳳首壺便少有出現(xiàn)。該壺主要是一種盛水沖洗手的生活用具。

該壺造形優(yōu)美,鳳頭作流,鳳頸9道弦紋裝飾。圓形腹外塑一周8隻桃花。兩花之間的上方,肩下,貼塑6角形花蕾8隻。喇叭形足脛上模印8片蓮葉紋,葉尖朝下,像圍一蓮裙。一條細(xì)龍,兩耳立起,口咬鳳首,尾壓鳳背,龍脊五隻圓形脊骨突出,既像龍鳳騰雲(yún),上下翻飛;又像龍鳳交尾,美好呈祥,生動活潑,活靈活現(xiàn)。既可盛水洗手,又可陳設(shè)觀賞。使人望而驚嘆,拍案叫絕。在一千多年前的宋代已能燒製出如此絕美的器形和美麗鮮艷的玫瑰紅釉,深感我們的祖先真是偉大而了不起。該壺形近代河南禹縣也有仿製,但已是黃白胎,銅紅釉,粉製底釉。形雖像,胎釉卻差之千里。

二、金代鈞窰瓷器的特徵:

金代(公元1127-1271年)歷時144年。

自靖康之變,金兵攻入北宋都城汴京,北宋滅亡,宋室南遷,歷史上出現(xiàn)了金朝與南宋兩朝共治南北達144年之久的局面。金統(tǒng)治時期,北宋的原鈞窰瓷場除繼續(xù)燒造鈞瓷外,鈞窰有了空前的大發(fā)展,由河南發(fā)展到河北、山西、內(nèi)蒙等地,窰口的數(shù)量,不斷增多,再加上戰(zhàn)爭的需要,原來北宋鈞窰以生產(chǎn)陳設(shè)瓷為主,發(fā)展到以生產(chǎn)生活用瓷為主,吃飯用的大碗,洗手用的匜等,開始大量生產(chǎn)。但由於金統(tǒng)治者的腐敗,對中華民族傳統(tǒng)文化的摧殘和踐踏,對漢民族的奴役等等原因,金代鈞瓷再也無法燒造出北宋鈞瓷那種自然窰變而產(chǎn)生的通體紅、紫和蘭地紅斑器。

金代鈞窰瓷器主要有以下四個特徵:

1.吹灑紅釉:金代鈞瓷因無法燒造出北宋宮廷御窰配方燒製出的通體紅紫、蘭地紅斑等自然窰變而產(chǎn)生的鈞瓷器。便只能在釉面灑紅釉,使紅釉漂浮在外,不扎實,沒有根基。不能像北宋紅釉那樣深入胎骨由裡向外發(fā)出。

2.冰裂紋:由於釉質(zhì)的差異,金鈞釉器不能再現(xiàn)北宋釉中的「蚯蚓走泥紋」,而是釉層裡外縫隙裂透不能黏合,出現(xiàn)冰裂紋,布滿器表。

3.胎土不一:由於金鈞窰的不斷擴大,金鈞瓷胎用土不只是用「河南土」。出現(xiàn)如:河北的黃白胎,山西的黑胎等。

4.圈足平削:金鈞瓷底足雖然還在繼續(xù)使用金醬色護胎釉,但圈足修胎已簡單粗糙,底足平削,不見左右開弓之斜削,有的底足還出現(xiàn)黏砂。

以下兩件金鈞窰瓷器都具備以上特徵。

1.金鈞窰月白釉瓜楞花口瓶:

該瓶尺寸:高30cm,口徑:9cm,腹徑:14cm,足徑:9.5cm。

造形:瓜楞形,長圓腹,花口,喇叭形足。

紋飾:六道凸凹弧線胎裝飾。

胎:胎質(zhì)細(xì)密,堅硬如鋼?壑F聲,灰色胎體,為「河南土」灰色胎。

釉:月白色乳濁釉,釉面布滿「冰裂紋」開片,釉面有一片粉紅色釉班,紅釉漂浮在外,沒有根基,是吹灑紅釉所至。釉面棕眼。釉內(nèi)氣泡稀疏、清朗、圓潤,如:汝窰氣泡「寥若晨星」般稀少。

足:喇叭形高圈足,圈足內(nèi)外施乳濁釉,底內(nèi)釉面布滿黑點。圈足施金醬色護胎釉,有「龜裙」色灰綠釉班。圈足平削有黏砂。

瓜楞瓶與花口瓶是流行於宋金時期的兩種器形,唐代已有之,宋代景德鎮(zhèn)、磁州、耀州等窰都有燒製。宋金兩代花口瓶的區(qū)別在於足部變化,宋代撇足較矮,金代撇足高度幾乎與瓶頸相等。該瓶把瓜楞瓶身與花口瓶口相結(jié)合,創(chuàng)燒出一種新的瓜楞花口瓶,實為難得。它雖然增加了花瓶的美感,但同時也增加了花瓶的製作難度。該瓶在頸、肩、腹、脛處有四道接痕,五部分組成。六道上下貫通的下凹瓜楞溝。口為喇叭口,由六片向外翻下的荷花瓣組成。從該瓶撇足較矮的宋代造形和布滿全身冰裂紋的金代特徵看,該瓶應(yīng)屬宋末金初之產(chǎn)品。再從該瓶的釉質(zhì)看,它既有鈞窰乳濁釉特徵,又有汝窰釉中氣泡「寥若晨星」的特徵。該瓶應(yīng)為臨汝窰產(chǎn)品。

2.金鈞窰天青釉紅斑大碗

該碗尺寸:高:8.6cm,口徑:18cm,足徑:5.8cm。

胎:該碗胎質(zhì)緊密堅硬,屬「河南土」灰胎。

釉:天青色乳濁釉。碗內(nèi)外釉面布滿冰裂紋。碗內(nèi)有玫瑰紫色紅斑,紅釉為吹灑所至,漂浮在外,沒有根基。釉面棕眼,釉內(nèi)氣泡稀疏、清朗、圓潤。

三、元代鈞窰瓷器的特徵:

元代(公元1271-1368年)歷時97年。

元世祖忽必烈一統(tǒng)天下後,在景德鎮(zhèn)設(shè)立了浮梁瓷局,專管燒造瓷器。

由於景德鎮(zhèn)窰的興起,使元代鈞瓷開始自生自滅。不但再也無法燒出通體紅、紫的鈞紅釉,而且所燒元鈞,胎體厚重,缸瓦泥胎,釉面棕眼粗大,釉面紅斑塗刷。由於元代鈞瓷的粗製濫造,景德鎮(zhèn)瓷器的興起,元代末期鈞瓷已名存實亡。到了明代景德鎮(zhèn)瓷器風(fēng)靡全國。

元代鈞窰瓷器主要有以下五個特徵:

1.塗刷紅釉:元鈞瓷紅釉班為人工塗刷所至,刷痕明顯,顏色呆板。

2.施釉不到底:元鈞瓷施釉不到底,釉流如蠟淚。但也有燒製前修削蠟淚的。圈足內(nèi)外無釉。

3.粉質(zhì)護胎釉:元鈞瓷底足所施護胎釉為粉質(zhì)護胎釉,乾澀無光澤。

4.胎體厚重:元鈞胎厚體重,胎質(zhì)粗硬,有的胎體似缸瓦泥胎,但都很堅硬。胎色有褐、灰、土黃。

5.圈足內(nèi)突外斜:元鈞圈足內(nèi)心有旋削留下的凸起乳釘,外牆牆頭由外向裡斜削一刀,呈45°角。

以下兩件元代鈞窰瓷器都具有以上特徵。

1.元鈞窰天青釉紅斑雙耳爐

該爐尺寸:高11cm,口徑12cm,足徑6.5cm。

造形:圓形,渾圓腹,貼塑雙立耳。

胎:胎質(zhì)粗硬,似缸瓦泥胎,胎色灰色。

釉:天青色乳濁釉,釉面塗刷紫紅色斑塊。釉面棕眼粗大,釉內(nèi)氣泡稀疏、清朗、圓潤。施釉不到底,釉流如蠟淚。

足:圈足,足心有旋削留下的凸出乳釘,足牆由外向裡斜削一刀。圈足露胎粗糙,施粉質(zhì)護胎釉,圈足內(nèi)外無釉。

2.元鈞窰天青釉紅斑鉢

該鉢尺寸:高11cm,口徑10cm,足徑6.5cm。

造形:鉢體渾圓,唇口,圈足。

胎:胎質(zhì)粗硬,缸瓦泥胎,胎色發(fā)灰。

釉:天青色乳濁釉,釉面塗刷紫紅色斑塊。釉面棕眼粗大,釉中氣泡稀疏、清朗、圓潤。施釉不到底,修削蠟淚狀流釉,釉面光滑。

足:圈足內(nèi)外無釉。足心有旋削留下的凸出乳釘,足牆由外向裡斜削一刀。圈足露胎粗糙施粉質(zhì)護胎釉。

以上為北宋、金、元鈞窰瓷器的幾個不同特徵。不同時代的瓷器,是反映各個不同時代的文化載體。它有其突出的時代特徵。目前主要以三個朝代的不同特徵來劃分論述。如果按鈞窰瓷器的官、民窰器或不同的產(chǎn)地窰口來劃分論述,還要作更進一步的深入調(diào)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