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暫得樓”藏清代單色釉瓷器

    什么是真正的收藏家?已故的“暫得樓”主胡惠春就是一個例子。目前正在首都博物館舉辦的《暫得樓清代官窯單色釉瓷器》展,從中可見胡惠春的收藏特點和成就。

    胡惠春對文物有特殊的愛好,早在上世紀三四十年代就已收藏了大批珍貴古瓷。上世紀50年代初,他把一大批陶瓷珍品捐贈給上海博物館,1989年又與夫人王華云女士一起,將另一批存于上海的精美陶瓷器捐贈給上海博物館,兩次共捐贈359件。

    “暫得樓”藏品以陶瓷器最成體系,也最負盛名,在各代瓷器中,胡惠春最鐘愛的是清代康熙、雍正和乾隆三朝的單色釉。此次首都博物館《暫得樓藏清代官窯單色釉瓷器》專場,就是把他珍藏于美國紐約的清代康、雍、乾三朝單色釉瓷器和已捐贈給上海博物館的同時期單色釉瓷器匯聚在一起,舉辦的一個專題展覽,品種包括豇豆紅釉、孔雀綠釉、胭脂紅釉以及仿汝釉、官釉、青釉等。這些瓷器在康、雍、乾單色釉瓷器中是很具有代表性的,無論是仿宋五大名窯還是各式新創(chuàng)釉色產(chǎn)品,都使人感到精雅無比,體現(xiàn)了當時的燒造水平。如,展覽中展出的一件“青釉刻花纏枝蓮紋如意瓶”(見左圖)。青釉在清代官窯單色釉器中是一個重要的品種,釉色的深淺可分為粉青、豆青和冬青。豆青最深,冬青次之,粉青更次之。這件器物青中帶灰,極為雅致。通體滿刻蓮花,華麗而不浮艷。頸部兩側(cè)飾如意形耳,頭如靈芝,上飾蝙蝠,寓意吉祥。底刻“大清乾隆年制”篆書方章款,是乾隆官窯極精之品。

    “暫得樓”藏單色釉瓷器中,仿宋代五大名窯作品占相當大的比重,哥窯、定窯的仿燒主要在康熙朝,汝、官、鈞窯的仿燒從雍正開始,到乾隆朝達到頂峰,所以遺留下來的仿造器物以仿汝、官、鈞窯的居多。此次展出的就有20多件仿汝窯器物,且有多件成對,十分難得。

    清代康、雍、乾三朝皇帝都愛瓷器,極大刺激了瓷器制造業(yè)的發(fā)展,不僅明代的工藝和品種應(yīng)有盡有,而且還有許多發(fā)明創(chuàng)造。康熙期間,景德鎮(zhèn)恢復(fù)生產(chǎn)了明代中期以來幾乎失傳的銅紅釉。紅釉分為高溫和低溫兩種,高溫有豇豆紅、郎窯紅、鈞紅,低溫有胭脂紅、珊瑚紅,其中尤以郎窯紅、豇豆紅最為著名。豇豆紅是一種呈色多變的高溫顏色釉,由于銅在各部分的密度不同,燒成后呈色各異:有的在勻凈的粉紅色中泛著深紅斑點,或者紅點密集成片,有的則在淺紅色中疏露著綠斑或色暈。根據(jù)紅色深淺不同,喜愛收藏的人們賦予它們很多美麗的名字,如美人醉、桃花片、娃娃臉、大紅袍、正紅等過去人們對豇豆紅釉的瓷器都強調(diào)紅色的艷麗,以為紅色越鮮艷的越好,其實每件器物都有綠色苔點,只是多少不同而已。

    “暫得樓”藏品中有一對豇豆紅釉印盒,釉色以綠為主,稍帶紅色。印盒通施蘋果綠釉,只在盒蓋頂部、口沿和底足部有豇豆紅釉,極為罕見。

    另有一件“松石綠釉剔刻花纏枝蓮紋石榴尊”(見上圖),也是清雍正時期創(chuàng)燒的新品種的代表作,特別值得一提。松石綠釉又名秋葵綠,因呈色與綠松石相似,故名。此尊通體及底施松石綠釉,釉色清新悅目,紋飾線條清晰,剔刻刀法犀利流暢,底有“大清乾隆年制”篆書款,是珍貴的宮廷陳設(shè)品。

    看“暫得樓”藏品,也學(xué)大收藏家的做人,暫得、暫得,不以一己之私為重,藏文物愛文物,最后捐給國家,這種境界是值得每個熱愛收藏的人敬仰的。

    青釉刻花纏枝蓮紋如意瓶,高50.2厘米,口徑13.8厘米,足徑17.4厘米。

松石綠釉剔刻花纏枝蓮紋石榴尊,高21.5厘米,口徑6.7厘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