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是中國古代最重要的對外貿(mào)易港口,對海上瓷路的繁榮起著決定性的促進作用!闭趶V東博物館進行的“海上瓷路——粵港澳文物大展”共展出了174套古代陶瓷精品,其中包括近年發(fā)掘的“南澳1號”青花瓷器,吸引了市民的熱烈觀賞。
作為本次展覽的項目主持,廣東博物館藝術(shù)部主任黃靜對中國陶瓷有著20余年的研究經(jīng)歷,日前接受了記者的專訪,向讀者介紹了青花瓷的鑒賞及收藏要領(lǐng)。
成熟的青花瓷出現(xiàn)在元代景德鎮(zhèn)
記者:青花瓷是中國瓷器的主流品種,在中國文化史上占有特殊地位。關(guān)于青花瓷的歷史溯源,存在很大的爭議,有人認為肇始于唐或宋,也有人稱起始于元。在您看來,青花瓷的源頭在哪個歷史時期?
黃靜:青花瓷最早出現(xiàn)在唐代,唐代的鞏縣窯就開始使用含有鈷的藍釉彩來裝飾陶瓷器,但是唐代青花瓷的制作還不成熟,量不大,對后代的影響也小。成熟的青花瓷出現(xiàn)在元代的景德鎮(zhèn)。到了元代后期,由于國際上,特別是西亞對青花瓷的大量需求,并且得到了來自于波斯的優(yōu)良青花料蘇麻離青(簡稱“蘇料”,是來自伊拉克的一種青料),青花瓷器才開始成熟并被規(guī)模生產(chǎn)出來。
記者:青花瓷工藝能在元代逐步成熟,還有什么歷史原因?
黃靜:這不得不感謝元代的開創(chuàng)者,即以成吉思汗為首的蒙古族。他們是游牧民族,對白色和藍色青睞有加,這代表著圣潔與干凈。所以說,我們要想真正掌握青花瓷的鑒賞要領(lǐng),除了要懂得青花本身的工藝史,還要熟知與工藝史相對應(yīng)的社會史,包括當時的文學藝術(shù)、市井風俗、政治活動等。
記者:能否結(jié)合明代,再談一下當時的工藝如何與社會生活互動?
黃靜:明代開國皇帝朱元璋是個從底層走出來的平民皇帝,是吃過苦的,深知勞苦大眾之艱辛,所以他在安排祭祀等政治活動時,就取消了金銀器的使用,改用瓷器。在這樣的歷史背景下,包括青花在內(nèi)的瓷器得到了長足的發(fā)展。再看明晚期的青花瓷,紋飾中出現(xiàn)了戲劇故事,而這又與當時戲劇的勃興分不開,再次證明青花瓷工藝的發(fā)展與社會生活貼得很緊,不了解當時的社會生活,就很難理解青花瓷為何出現(xiàn)了這樣那樣的新工藝。
鑒賞青花瓷看器形胎釉紋飾和款識
記者:具體到鑒賞的細節(jié),應(yīng)該從哪些方面入手?
黃靜:主要從四個方面入手,既要看器形與胎釉,又要看紋飾與款識。就器形而言,元代多大罐與大盤,而明代的罐與瓶變得修長,而到了清代,器形就更復雜多樣了。就胎而言,元代因為工藝水平不夠高,胎相對粗糙,而康熙時期的胎就很精細。就釉而言,元到明的青花瓷釉有淡淡的泛青色,而康熙以后則比較白。
記者:那應(yīng)該怎么樣從紋飾方面鑒賞青花瓷?
黃靜:元代的青花瓷紋飾豐滿,層次豐富,且繁而不亂,而到了明晚期,青花瓷上的人物形象多了起來。對紋飾的鑒賞最重要的是看青料,康熙年間,工藝師對青料的使用達到了最高水平,紋飾顯得淡雅青翠。當時紋飾借鑒了國畫的技法,比如山水畫皴法的使用,再加上當時康熙皇帝很開明,鼓勵追求個性,紋飾的個性就特別突出。而隨著國門的逐漸打開,西方的審美原則逐漸影響到青花瓷的紋飾表現(xiàn),且這種影響越來越大,比如西方的造型方法就在青花瓷上運用得多了起來。
記者:青花收藏入門者該如何盡快提升自己的鑒賞及辨別真?zhèn)蔚乃剑?/P>
黃靜:現(xiàn)在,陶瓷收藏界的贗品越來越多,造假的本領(lǐng)也越來越大,這就對收藏者辨別真?zhèn)蔚哪芰π纬稍絹碓酱蟮奶魬?zhàn)。對此,我想強調(diào)三條建議。首先,收藏愛好者要多到博物館去看實物,博物館的級別越高越好,因為這意味著藏品的規(guī)模大、規(guī)格高、水準嚴。其次,多看各大博物館整理或出版的圖書資料。現(xiàn)在市場上關(guān)于青花瓷的出版物很多,但真正有水準的占少數(shù),應(yīng)該選擇那些真正有實力的鑒賞家寫的書。第三,最好能去窯址實地考察,借此獲得親身感受。有些人提出通過瓷片練習鑒別瓷器的眼力,其實,瓷片也不可靠,造假也很普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