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陽故宮首次舉行清代海外銷瓷展

沈陽故宮博物院“瓷路相逢”首次清代海外銷瓷展9月30日開幕,揭開了中國從16世紀開始通過瓷器向西方傳播文化藝術的交流歷程。

當天上午,沈陽故宮2個展廳內陳列著83件清代外銷瓷器,以清康雍乾三朝居多,分為“走向世界”、“中國情調”和“西風東漸”三部分展示,不少民眾正在聚精會神觀賞。

記者在展覽現場看到,清康熙二十三年(公元1684年)解除海禁,外國商船增多,或在廣州訂貨,或來樣加工,于是應對外銷的廣彩瓷器出現。這批瓷器上有不少反映中國人生活場景的繪畫,如嬰戲圖、仕女圖、狩獵圖等,在人物、動植物、風景、器物等裝飾紋樣的選取方面獨具匠心。

在一件清康熙清華西廂記圖大盤的展品上,描繪的是名劇《西廂記》中“月下聽琴”一幕,人物造型栩栩如生,當時被認為具有濃郁中國世俗情調而大量遠舶西方。表明了中國古典小說通過瓷器首次呈現在西方人面前,早于文本的傳播。

據沈陽故宮博物院相關負責人介紹,16世紀東方航線開辟后,中國瓷器等藝術品大量輸入歐洲,掀起了一場卷席整個西方社會的“中國風”,西方人稱瓷器上的清裝人物為“滿大人”。由于廣彩瓷器記錄著中西方文化藝術的交流歷史,在中國瓷器史上占據重要地位。

在展出的清乾隆廣彩描金徽章折枝花卉紋湯盤上,印有英屬殖民地一個家族的紋章,英國上流社會往往通過展示帶有紋章的餐具來顯示地位?脊湃藛T通過辨識瓷盤紋章,便可推斷出男女主人的家族等相關情況。

本次展覽將持續(xù)2個月時間,展現出中國傳統(tǒng)工藝的精湛技巧和豐富的文化內涵,民眾亦可從中感悟到中西方社會對異域文化的傳入、接受和融合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