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樣的產(chǎn)品設計能給人「高級感」?

所有高級感的設計都源于藝術家對作品的態(tài)度,當你真的用心去與手中的創(chuàng)作交流、對話時,作品自然是有“高級感”的。下面我從陶瓷藝術創(chuàng)作的角度來闡述一下我對“高級感”的理解。

景德鎮(zhèn),我生于斯,長于斯,從小與瓷為伴,真正做瓷也有二十余年了,是非遺傳承人,也是中華國禮瓷創(chuàng)作者。

今天主要想說一下顏色釉瓷。高溫顏色釉是中國四大名瓷之一,被譽為“人造寶石”。制作的時候會在釉料里加入不同的金屬氧化物為著色劑,施于瓷器的坯胎之上,再用高溫焙燒,出窯后便色彩萬千。但是顏色釉瓷的制作難就難在,它對窯火的反應極為敏感、成型難度高,溫度及釉料的細微差別,形成的畫面肌理與色彩呈現(xiàn)都迥然沒同。出窯前,你永遠不知道釉色最終會燒成什么樣,也正因如此,每個顏色釉瓷都是獨一無二的孤品,常被選作“國禮”。

制瓷數(shù)載,每個制瓷人都會在十指雕琢間融入自己對瓷、對藝術的思考,傳承古老藝術的同時融入自我的創(chuàng)新,這樣的作品才是有靈魂的、有高級感的。

“翠羽星藍杯”就是我與瓷的一次對話,也是我對“高級感”的理解。第一次看到星越L的外觀時,我發(fā)現(xiàn)翠羽藍的顏色在不同光照下如宇宙般色彩斑斕,與顏色釉中的拉絲釉變幻效果異曲同工。那時我就萌生了一個想法,如果將這翠羽之藍融合到我的拉絲釉里,是否也可使萬千星辰捧于手心之上呢。

燒制顏色釉是一個非常復雜的工藝,需要歷經(jīng)72道工序。

在正式施釉前,煉泥、拉坯的環(huán)節(jié)不再贅述。想燒制出翠羽藍的色澤,釉料的調(diào)配是作品呈現(xiàn)的重要因素,“翠羽星藍”的釉色極易融色,所以對釉料厚度的把控更為嚴苛,釉料失之毫厘,成品謬以千里。

星越L在光下變幻莫測的顏色質(zhì)感在陶瓷語言里被稱作“拉絲”,為了達到這種效果,需要采用人工吹釉的施釉技法,給陶瓷“穿衣服”。

制作“翠羽星藍杯”需要吹兩種釉。第一次吹釉的時候,需要根據(jù)器皿的走向,先在外部由下往上吹釉,再施內(nèi)釉。吹釉過程中形成的顆粒會成為一個凝固層,這樣一層一層地吹釉,會在坯體上形成一個夾層。

靜置一天,第二天再來吹第二次釉,為了使“拉絲”效果具有更好的流動性和線條感,需要控制好吹釉的厚度和速度。而對于釉層厚度的控制,除了經(jīng)驗以外,反復試驗是必不可少的,由于顏色釉入窯前施釉效果都與成品不一樣,所以具有一定的未知性。只有在1300度的高溫柴窯爐里、燒制5天,出窯后才知道實際色彩。爐火純青,方得出窯萬彩,這種不可預知性,使顏色釉瓷成為令人期待的陶瓷品種。

藝術家的用心同樣是對“高級感” 的詮釋。這是一個“人與物”對話的過程。每個作者無論是做瓷也好,做其他藝術也好,都把作品視為自己的孩子。為它挑選材質(zhì)、思考如何呈現(xiàn)它的色澤;而這樣一件浸潤了作者用心打磨的器物,承載了藝術家的精神,經(jīng)過窯火的淬變,會帶有作者的磁場。你是什么樣的人,你做出來的器物就帶有什么樣的氣質(zhì),器物的“高級感”或許就來自于作者內(nèi)心的純粹與境界。

一次次推翻、重塑的器物,同樣是作者內(nèi)心的修行與自洽。對于失敗的揣摩與思考是進步的前提:如同星越L上市前,為追求“內(nèi)外兼修”,將東方的傳統(tǒng)大氣與西方現(xiàn)代手法融合而進行的一次次設計一樣;翠玉星藍杯燒制前也在杯型的選擇上進行了多次調(diào)整。

當“翠羽星藍杯”燒制出來的那一刻,我的內(nèi)心是平和的,這就是我想要的樣子。杯型大氣而不失雅致,如星越L的外形剛?cè)岵;陽光下,杯?nèi)的拉絲流暢韻美,與星越L“星際穿梭”般的腰線相得益彰;釉彩由淺漸深,隨著光照呈現(xiàn)出不同的深淺變幻,與星越L的翠羽藍如出一轍,方寸間,已是萬千星辰交相輝映。

取一只毛筆,蘸取足金之粉,留下吉印,正合了星越L“鎏金掐絲”的專屬裝飾;

又以火凝固,冷卻后,以瑪瑙打磨,方顯絢爛。至此,“翠玉星藍杯”始成大器。

我想,無論是我對器的理解,抑或自主造車人的精益求精,都是藝術家對作品的敬畏、對鑒賞者及用戶的尊重。

器物上釉料、足金、瑪瑙的選擇;星越L上市前一次次的耐久性、安全性等實驗;以及采于天地間的萬年瓷土、每個制瓷人在泥火間穿梭的歲月與一代代自主造車人十年磨一劍的細心鉆研又何嘗不是對高級感的理解呢。

作者:周國生